
今天,我们根据宝宝发育的特点,从不同的年龄、月龄出发,和爸爸妈妈分享,该怎么抓住宝宝的几个“敏感期”,既能更了解宝宝,又可以帮助宝宝更好的成长。

过了那个敏感期的孩子,就会对外界的刺激麻木,再也无法靠感觉获得能力,而只能通过思考和实践。
但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0-6岁孩子最重要的敏感期没有那么多,主要有5个。
抓住这5个敏感期,并给予适当的满足和理解,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意义非凡。
01
语言敏感期
0-6岁
这是一个年龄跨度最长的敏感期,也是智力发展最重要的表现。
孩子出生后,就像一块吸收语言的小海绵,会认真地注视着大人说话的嘴形,偶尔会发出几声咿咿呀呀。
然后突然有天“火山爆发”,蹦出一串高难度语言,让大人惊喜无比。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吴尊的儿子、女儿,陈小春儿子Jasper,小小年纪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且能和普通话、粤语无缝切换,让很多被四六级英语折磨过的网友们惊呼,“真厉害,我们咋还不如一个小孩!”
学语言,大人就是不如小孩快!

尤其在语言敏感期内,如果家庭是多语言环境,孩子不但不会混淆,还会学得张嘴就来。
但是,在1-2岁孩子语言爆发的关键期,家长需要拿出更多耐心和智慧来。
父母的不理解会让孩子的行动受限,也会感到孤立无助,很多行为问题也相应产生了。

1. 多跟孩子说话,多讲故事,多给语言刺激和鼓励,累积自然会有质变。
2. 避免总是简单地重复孩子的话,要扩充他们说句子的能力。
3. 对说话晚的孩子不要过度讨论、嫌弃,否则只会加重孩子负担。
02 秩序敏感期
1-4岁
有网友说他2岁多的儿子特别任性。
喝水的杯子,必须按照“爸爸的,妈妈的,宝宝的”顺序排列,如果谁不小心换了位置,他就会生气地一次次调整过来;
妈妈下班回家,必须由他亲自开门,如果其他人不小心代劳了,就会哭着让妈妈重新进门一次;
搭积木,如果不小心被碰倒了,就会大哭不止,拒绝重搭,并歇斯底里地喊“只要那一个”!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认为和谐的、有秩序的东西会带来愉悦和舒服感,而一旦秩序和规律被打破,就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恐惧、不安,甚至大发脾气。

1.不要跟孩子“死磕”,不要过多指责,尽量配合。
2.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注,学会必要的安抚技巧。
3.抓住这个时期,培养收拾玩具等生活好习惯。
03
细节敏感期
1-4岁
细节敏感期的到来,代表孩子智力视野的开启,也是培养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大好时期。

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怕脏、怕麻烦、怕不安全,而勒令禁止。
一旦孩子的探索需求被压制,就会通过其他不当方式发泄。
细节敏感期,家长这样做就对了:
1. 不打扰孩子的观察,这对专注力是一种破坏。
2. 给予更多自由,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3. 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垃圾。
4. 可多玩“找不同”的游戏,增强孩子自信。

动作协调敏感期
0-3岁
这是孩子成长中最容易被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
孩子努力学习掌控身体,并逐渐获得平衡的能力。

同时,无论是翻身、站立、还是蹒跚学步,就算是简单的蹦来蹦去,都需要孩子动用全身的肌肉的协调性和注意力才能完成。
如果家长总是揠苗助长,跳过爬行,着急让孩子学走路;或怕孩子摔着,总是拉着孩子走路;或总是训斥调皮的孩子“老实点,别乱动”,都会对动作协调性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也会影响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动作协调敏感期,家长这样做就对了:
1. 给孩子提供安全、干净的爬行、活动家庭空间,鼓励孩子运动。
2. 不代劳,不包办,放手让孩子自己行动。
3. 多跟孩子一起玩运动型游戏。
05触觉敏感期
0-3岁
4月龄时,宝宝会慢慢有意识的用手去抓握东西,手的功能逐渐发展出来。
等到了9个月,宝宝能更移动自己的身体,可以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孩子从用嘴巴探索世界 逐渐发展到用手来探索世界:
就比如,不管看到什么总是要用手去抓捏,在抓捏东西的过程中,宝宝感受到了柔软或坚硬,光滑或粗糙等不同质地的感觉,从而促进触觉发育。

1. 给孩子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
2. 提供多样的拍、捏、插、揉、拼、穿、拔等玩具,帮助触觉发展。
3. 多做抚触和按摩,让皮肤这个最大的触觉器官充分接受外来刺激,培养安全感。
每个孩子的发育状况不同,敏感期出现和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有差异。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敏感期教育的实质,其实是环境的教育。
无论孩子处于哪个敏感期内,家长一定要提供丰富的学习成长环境。
尊重孩子这个天然的学习者,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适当协助而不是时时、事事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