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会有不同的发生口呼吸的原因。
0~3岁阶段
婴幼儿口呼吸的主要原因以舌系带短、唇系带短、舌体肥厚、小下颌、鼻炎、胃食道返流、喉软化为主。使用安抚奶嘴、咬手指、咬毛巾、爱吃糊糊状食物、不爱咀嚼,这些不良习惯也会导致口呼吸的发生。
3~7岁阶段
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舌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疾病可导致上气道狭窄、气流阻力增加,患儿被迫用口呼吸,其中以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最常见。这种由气道阻塞引起的病理性口呼吸在儿童中较为多见,也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治疗时需去除阻塞病因。
a为扁桃体肥大;b为腺样体肥大;c为舌扁桃体肥大
7~12岁阶段
主要原因以鼻炎、鼻息肉、鼻窦炎、习惯性口呼吸以及口腔颌面部发育异常为主。习惯性口呼吸的患儿既往曾有鼻咽部疾病和口呼吸,疾病经治疗或自愈后口呼吸仍然存在,这是一种不良习惯,需要尽早破除。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习惯性口呼吸多发生于青少年,幼儿少见。
为过敏性鼻炎;b为慢性鼻炎;c为鼻息肉;d为鼻窦炎
12岁以上
主要原因以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以及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异常为主。
口呼吸的常用检查方法
口呼吸的检查包括鼻腔、鼻咽部、口咽部、喉部、口腔颌面部、口肌力量、吞咽功能的检查等。耳鼻咽喉科及口腔科医生常用到电子鼻咽喉镜、口腔侧位片、睡眠状态的动态磁共振成像检查上述情况。
电子鼻咽喉镜
可以检查从鼻腔到喉部的所有情况,如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
口腔侧位片
可以观察扁桃体、腺样体、舌体、舌根、牙列的情况。
睡眠状态的动态磁共振检查 可以了解整个上气道的情况。
口呼吸的耳鼻咽喉科治疗
虽然面型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后天的及时干预和治疗可以使儿童在遗传因素的影响范围内达到一个最佳状态,比父母拥有更完美的面型。需要向患者强调的是,改变面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为了呼吸顺畅,特别是使儿童在夜间能够平稳地进入深睡眠状态,这对儿童健康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3岁阶段
舌系带、唇系带过短的儿童,可以早期进行手术修整。存在胃食道返流的儿童,可以口服抑酸药物、胃动力药物,晚上入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睡眠时抬高上半身。喉软化如果严重影响呼吸,影响生长发育,可以进行声门成形手术。在此年龄段的鼻炎治疗,一般口服西替利嗪滴剂,使用盐酸左卡巴斯汀喷鼻,鼻塞严重者可以加上孟鲁斯特钠口服。预防日常不良习惯的负面影响,如吮指、使用安抚奶嘴等,在添加辅食后应该鼓励儿童多练习咀嚼,饮食要有适当硬度。另外,有的儿童口唇肌肉乏力,一直处于流口水、哆开嘴的状态,由于年幼尚无法进行主动的口肌功能训练,指导家长可以通过牵拉上下唇、按摩口轮匝肌的方法来帮助儿童,一般半年后会有一定的改善。
3~7岁阶段
需要针对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进行治疗。对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图4~5),目前通常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整个手术时间在30~40分钟,手术过程几乎为“无血”操作,对周围组织损伤小、肿胀轻、恢复快。有些扁桃体虽然从咽腔检查来看为1度或1~2度,不是很大,但扁桃体、腺样体是一个三维立体的形状,如果前后径比较肥厚、宽大,在侧位片上可见对上气道造成明显压迫,仍是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的。

为扁桃体手术过程;b为扁桃体手术术后创面,干净清洁
7~12岁及12岁以上 该年龄段以治疗鼻炎、鼻窦炎为主,同时辅以口腔专业治疗。鼻炎、鼻窦炎的治疗周期比较长,一般2周为一个疗程,至少需要2~3个疗程才能使症状得到改善。如果针对肥厚的下鼻甲造成的严重鼻塞,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对患儿进行下鼻甲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缩小下鼻甲体积,缓解鼻塞,改善通气,改善鼻炎症状。在此年龄段,儿童口腔正畸医生的工作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